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两会聚焦:积累更多生态财富 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网      发布日期:2017-03-06      浏览次数:2841次
  中国绿色时报3月6日报道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列为2017年九项重点工作之一,内容更为具体,指向更为明确,引发了代表、委员的广泛共鸣。
  积累更多生态财富
  报告提出,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启动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试点,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生态环境是长久发展的保障,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发展,保护和发展之间是有共融点的。”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劲松是纳西族,她认为,东巴文化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这样的理念才让当地有了好的发展基础。推动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否则将有悖于可持续发展观。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工商联主席孙明认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建设需要两手抓、两手硬,“生态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无法在一朝一夕完成,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副调研员何丽霞对此持相同意见。她建议,国家在推进重大生态工程时,应出台相应的制度法规,持续不断地推动生态保护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副主任覃建宁说,当前,生态保护的理念已在全社会达成共识,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发展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推进生态保护建设,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更科学、明晰的划定。“就像耕地有18亿亩红线一样,我们也要明确全国森林、湿地等的面积,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树立底线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加强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林金星建议,抓紧制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加强生态环境监督。要推进科技创新,推动生物技术发展,让先进的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结合。同时,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确保百姓得到实惠。
  立足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2016年,江西把提升生态优势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成功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完成植树造林208万亩、森林抚育560万亩。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说,下一步,江西将加快推进绿色崛起,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国领跑。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报告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列入“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内容,提出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霍学喜说,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内容之一,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政治承诺的体现。要以“修长城”的决心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同时强化全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邓泽永说,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表明我国已进入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的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上升到制度层面推动落实,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和百姓的期盼。生态建设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特别是生态核心区、脆弱区,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
  “生态文明建设要真正落实,必须有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作保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就是从顶层设计推动,令人期待。”覃建宁说,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等项改革,能够从制度层面让改革更实更有力,是确保发展和保护协同推进的重要手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内容之一,我们务林人备受鼓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巡视员张学勤建议,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归并和规范现有生态保护补偿渠道,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林业厅巡视员吴鸿建议,推进地方政府建立并实施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把林地、湿地、荒漠生态空间保护和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
  深化林业改革促进林农增收
  报告提出,深化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按照国务院要求,国有林场改革要在2017年底完成。目前,全国正在有序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林区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森林、湿地、河流等生态资源,特别是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是生态建设意义上的‘国之重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加大生态屏障建设方面的投入,像养军队一样养生态、像重视国防屏障一样重视生态屏障。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建议,深化国有林场林区改革,要因地制宜,“绿中生金”。通过进行体制改革,让职工承包山林,调动他们由砍伐到保护、营林护林的积极性,让林区群众、林场职工生活得更好。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当前,国有林场改革已进入落实省级实施方案的阶段,各地国有林场改革蓬勃开展,林区干部职工强烈要求完善国有林场的相关法律。他建议,在现有《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出台更具法律效力的《国有林场条例》。
  今年2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挂牌成立,这是国有林区改革过程中,全国第一个挂牌成立的国有林管理机构。张学勤说,国有林区要进一步加大改革推进力度,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保护和投入力度,全面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妥善分流安置林区职工,积极培育林区接续产业,改善林区基础设施,提高国有林区发展能力。
  “我国集体林面积大、规模大,但产能小、林木蓄积量低。”霍学喜建议,考虑到林业生产周期性长的特性,加大对林农的扶持力度,调动林农的积极性。要根据我国国情,引导林农自我组织,更好地与市场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