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两会访谈: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事关生态安全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网      发布日期:2016-03-16      浏览次数:2565次
  中国绿色时报3月16日报道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尹伟伦
  采写:记者 王钰
 
  “森林质量不高,生产潜力发挥不出来,生态功能自然就低下,这是我国林业最突出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在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如果能加强对森林的抚育经营,用二三十年时间,将我国的森林蓄积量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状况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当前,世界平均每公顷森林蓄积为131立方米,德国、新西兰等林业发达国家更是达到300多立方米,每公顷森林年均生长量8立方米以上。而我国平均每公顷森林蓄积只有89.79立方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1.21立方米,不到德国的1/4;每公顷森林年均生长量为4.23立方米,只有林业发达国家的1/2左右,森林质量低下直接影响森林的多种功能发挥。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林业‘重两头轻中间’,只重视造林绿化和采伐利用,忽视中间的抚育经营过程与技术。”尹伟伦说,由于森林经营规划制度缺失,政策扶持不到位,理论技术体系落后,采伐利用方式简单粗放,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森林经营严重滞后,森林抚育历史欠账多,过密过疏林分多、密度适宜林分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森林结构不合理,难以真正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维护国土安全、淡水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木材安全的功能。
  “我国中幼龄林占森林总面积的64%,具备培育优质高效森林的天然禀赋和机会,森林质量提升潜力巨大。”尹伟伦告诉记者,科研结果和生产实践表明,经过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调整优化森林采伐利用方式,我国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可增加20%-40%,北方森林的生产力可达每公顷年均生长量7立方米,南方可达15-20立方米。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的实地调查也显示,经过10多年近自然多功能经营,森林蓄积量由160.8万立方米提高到207.5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由120立方米提高到152.6立方米,林木净生长率由2.75%提高到5.2%。
  为此,尹伟伦建议,将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列为供给侧改革、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工程给予重点支持。由国务院制定印发中长期《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同时,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将森林抚育补贴标准由现行的平均每亩100-120元提高到300元;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依据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加快修订相关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推动以皆伐、轮伐等简单的森林采伐利用方式为主,向渐伐、径级择伐、单株木择伐等更高水平的精细化采伐利用方式转变;将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营林机械设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
  “除此之外,还要在精准提升上下功夫。”尹伟伦建议,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定位,实行重点公益林严格保护、兼用林多功能经营、商品林集约经营策略。研究推广不同森林类型经营作业法,建立健全森林经营相关技术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地方标准。加大森林抚育规模,加快森林抚育步伐,使现有中幼龄林得到及时全面抚育,并适时、多次、持续开展抚育经营。针对退化的低效林,采取补植补造、促进天然更新等抚育措施,加强退化林修复,促进森林正向演替。